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规划信息>十四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索引号: 11370612004271641W/2023-00380 成文日期: 2023-03-06
发布机构: 牟平区发改局 组配分类: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烟台市牟平区发展和改革局关于烟台市牟平区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发布日期:2023-03-06 13:47 信息来源:牟平区发改局 访问次数: 字号:[ ]

各位代表:

受区政府委托,现将我区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计划草案的安排意见报告如下,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全区上下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和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认真落实省委“6612”“三个十”工作要求、市委“1+233”工作体系和“12335”中心城区建设格局,锚定区委“一二三四五”总体思路,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全面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持续稳定恢复态势,较好地完成了年初制定的主要目标任务。

预计2022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7.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50.6亿元,增长1%左右;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248亿元,增长18.1%;实际使用外资9163万美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左右。

(一)产业经济持续壮大,发展质量稳步提升。一是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力保障粮食稳产增收,推行小麦“一喷三防”技术,复耕复种撂荒耕地1.3万亩,超额完成全年产粮9.5万吨目标;实施果园更新改造工程,完成老龄郁闭果园改造4.3万亩,高标准打造11个苹果四级示范园区;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年内在5个镇街项目区建设高标准农田2.1万亩,全年新增水肥一体化面积6409亩;不断提升现代农业发展品质,无疫省创建工作顺利通过国家验收,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林海嵎峡田园综合体项目稳步推进;加快国家级渔港经济区建设,2处拟申报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项目已通过省市组织的专家评审,正向农业农村部推荐;1处省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已通过烟台市组织的专家评审,正向省农业农村厅推荐。二是工业经济起势发力。预计,全区15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增长5%,完成税收17.8亿元,同口径增长11.9%,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同口径达到68.9%。千亿产业稳扎稳打,恒邦冶炼、石药(百克)两家企业成功申报2022年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领军企业,助推两个千亿级产业迭代升级。总投资120亿元的生物医药产业引擎项目稳步推进,蓝色药谷•生命岛52栋单体全部封顶,东诚核聚防辐射高端装备项目完成装修,部分设备进场,基本实现当年拿地、当年施工、当年建成、当年投产的任务目标。签约入驻东诚药业、国源生命科学、陕西佰傲等项目25个,储备远大药业等项目40多个,产业发展后劲十足。黄金及贵重金属深加工产业,总投资58亿元的复杂金精矿多元素综合回收、高纯新材料研发及产业化、辽上金矿扩界扩能采选项目取得新的突破;48个技改项目纳入省“万项技改库”,18家企业纳入首批次市重点倍增培育计划,近20户制造业企业获得制造业产值增产奖补资金共计353万元。截至目前,国家重点支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3户、省级瞪羚企业9户、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7户、市级瞪羚企业8户、市级“专精特新”企业35户。三是文旅产业亮点纷呈。成立山海文化旅游集团,提前完成烟威旅游集散中心整体建设和海水浴场升级改造工程,天马广场灯光亮化工程“十一”期间上线,先后推进了养马岛基础设施和城市更新、智慧旅游景区等工程,全面提升游客体验感。稳步推进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成功获评省级夜间旅游消费集聚区、成功获评省级旅游民宿集聚区。崑龙温泉景区获评国家4A级景区,龙湖葡醍海湾北中国海公园、十里杏花谷获评国家3A级景区,获评数量位列全市首位。龙泉镇河北崖、文化街道嵎峡河获评第三批省级景区化村庄,养马岛海岛日记获评全省十佳运营管理民宿和全省乡村好时节年度网红打卡地称号。

(二)项目建设稳步推进,支撑作用显著增强。一是项目建设有序推进。按照“择优筛选、逐级构建”的原则,依次谋划形成省、市、区级重点项目、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债券项目等5个项目库。并将省、市、区级重点项目纳入全区挂图作战平台,实行“蓝黄红”三色管理,通过周调度、月通报、季考核,推动项目建设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在一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综合评比中荣获第一,争取到单独债券资金额度1.5亿元,蓝色药谷生命岛项目作为一季度全市重点观摩项目获得50万元激励资金,获评全市重点项目百日攻坚擂台赛羚羊奖;在二季度全市固定资产和重点项目建设评比中取得了全市第5名的成绩,争取到100万重点项目建设专项经费。二是项目储备多点支撑。精心储备2023年市级以上重点项目,为经济发展攒足后劲。截至目前,储备市级以上重点项目30个,总投资45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25亿元。申报并通过省级审核的政府专项债项目35个,债券需求额超106亿元;纳入省级新型城镇化重点项目储备库项目9个。三是项目保障疏堵解痛。成功为总投资42.7亿元的恒邦复杂金精矿项目取得省级节能审查意见,积极将项目由省重大储备类调整为建设类,获取277亩省级土地指标。成功推进总投资46亿元的三峡海上风电项目开工建设,有效促进我区现代海洋经济结构不断优化。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核的政府专项债券项目11个,为7个债券项目争取到15.2亿元债券额度,创造历史最高值。

(三)城乡建设统筹推进,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一是城市规划日趋完善。围绕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科学划定“三区三线”,经过40多次对上争取,城镇开发边界增量10余平方公里,城市框架进一步拉开、空间布局进一步拓展;历经12轮修订,完成了生命科学创新引领核心区总体规划、产业规划;聘请北京清华同衡设计院,开展了城市更新专项规划;起草编制了《牟平前海片区概念规划及核心区城市设计》,通过一系列规划先行,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增强城市生长力。二是城市管理日益精细。围绕创建国家文明典范城市的要求,制定并印发《关于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工作方案》,积极开展“三个行动”整治活动,持续加强市容秩序整治,常态化推进文明城市创建。积极推进城市有机更新,进一步提高城市承载力。快速推进供热配套工程、恒邦冶炼余热进城、天然气改造、供热系统改造、道路雨污分流等一系列民生项目建设。三是城乡建设不断加强。统筹谋划总投资约150亿元的中心区片、体育场区片及酒厂区片三大区片城市更新试点项目,选定占地1150亩的中心区片作为城市更新率先启动项目,坚持“为民建城、尊重民意、让利于民”,调整优化征收安置政策,一把尺子量到底,一个标准统到底,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聘请专业法律团队全程参与征迁工作,依法依规、逐条逐句研究制定征迁政策,一步不漏走征收程序,断绝尾留户的想法,先后出台牟平区《中心区片国有土地上住宅房屋征收补偿方案》《中心区片国有土地上非住宅房屋征收补偿方案》《城市更新集体土地房屋安置补偿指导意见》,街道办事处充分发挥征迁工作主力军作用,冲锋在前,逐户研判、一户一策,凝聚各方力量推动征迁工作落地落实,仅用45天时间完成签约478户,签约率达到99%,创下了牟平乃至烟台征迁的历史;惠及居民3815户的11个老旧片区(55个小区)完成改造,建筑面积约33.6万平方米,总投资7630万元;金埠家园、文化家园、沁河家园3个棚户区改造安置社区项目基本完工;高质量建设“四好农村路”,全部完成198公里农村公路达标改造,其中新改建农村公路60公里,路面状况改善138公里。顺利完工总投资1.75亿元、长27.5公里的3条县路PPP工程。四是乡村面貌持续改善。顺利完成松岚后、河北崖、通海、柳家4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的创建工作,持续推进全市第二批美丽乡村示范片-浩岭湖红色文化美丽乡村示范片建设工作;接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清理村内水塘1329口,村内沟渠2246公里,“四大堆”21499处,污水横流2348处,残垣断壁2028处,野广告3455处,杂乱线路6515处。同时按照全市农村人居环境考核标准要求,开展了村庄清洁行动“春季战役”“夏季战役”“会战周”“大排查、大整改、大提升”“突击月”等特色活动,切实改善提升我区农村人居环境。

(四)重点改革持续深入,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一是一网申报、一次办结,全面提升审批效能。依托山东政务服务网一窗通系统,大力推行全程电子化,通过“外网申报—内网审核—系统流转”等方式,实现企业注册、印章刻制、社保、医保、公积金、银行开户等企业开办链条内事项“全程网办、一次办好、全程免费”。今年以来,全区企业开办最短0.25个工作日即可办结。二是一表集成,多事集成,着力精简审批环节。推进“一业一证”改革,将一个行业准入涉及的多张许可证整合为一张“行业综合许可证”,打造行业准营“手续简、环节少、零成本、效率高”的服务样板。三是“网上办+帮代办+园区办”多措并举,政务服务覆盖面日益广泛。全程网办,政银合作,不断拓展审批边界,将部门线下办件全部数据归集到烟台政务云平台,全区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可网办率99%;事项下沉,全程代办,延伸政务服务触角。根据《烟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公布烟台市政务服务下沉事项清单的通知》,将50个企业及个人高频事项通过委托代办、免费邮寄等方式下沉至镇街办理,基本满足群众办事需求;窗口前移,一园一策,设置政务服务工作站。搭建大窑街道园区企业“驿办之窗”工作站,建成集政务服务、政策推送、申报指导、异地帮办、材料寄递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

(五)社会事业均衡发展,民生福祉大幅增进。一是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成立退税减税政策落实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制定专项工作方案,梳理工作流程,统筹工作环节,规范政策指导,逐步推进工作进程,确保税费优惠政策落地落实。二是促进稳定就业。组织各类线上、线下招聘会33场,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创业、农村转移就业劳动力等培训,有效促进稳定就业,2022年,城镇新增就业491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0.83%;开发安置首批城乡公益性岗位1911个,在全市率先完成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任务。三是保障基本民生。发放各类救助保障经费8828万元,1.4万城乡困难群体基本生活得到有力保障。开展防止返贫监测帮扶集中排查,对全区544个村全部印发监测帮扶明白纸,对所有农村人口开展两轮全面排查,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投入近3亿元,新改扩建三所学校,有效解决了城区东北部学生就近入学难的问题。投入1600多万元实施普惠性校车、免费校服等教育惠民工程。持续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建成医养结合综合服务机构33处,争创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区。开展中医日间病房试点工作,完成全区374家定点医药机构协议签订工作,全区医保电子凭证激活率达到87.63%,提前完成全市个人账户支付率目标。四是加强生态建设。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扬尘污染管控、燃煤锅炉淘汰、入海入河排污口整治、土壤污染安全利用等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不断提升海洋生态环境质量,完成203个入海排污口整治任务;推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完成45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任务。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任务共16项,已完成7项,剩余问题事项整改均达到序时进度;交办信访件78件,已全部办结。第二轮省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涉及我区24项,已完成整改18项,剩余问题事项整改均达到序时进度;交办信访件81件,已全部办结。五是维护社会稳定。深化法治建设,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坚决打赢禁毒人民战争,积极化解信访矛盾,狠抓社会管控,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全区刑事、治安警情分别下降49.5%、8.9%。加强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和防范化解,全区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13%和10%,处置不良贷款6000万元。文化、体育、计生、民族宗教、人民防空、档案、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等事业也实现新发展。

一年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依然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一是经济指标增速放缓。受疫情多发、管控措施升级、指标基础过高等因素影响,工业生产、投资、消费等经济指标进一步放缓,经济新的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二是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传统产业转型缓慢,企业效率,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较低,同行竞争力较弱。创新驱动的支撑力不强,新兴产业尚未形成规模,产出效应尚不明显;三是重大项目支撑力不足。从项目筛选、洽谈、签约再到项目落地过程较长,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没有建立有效的推进措施,亿元以上重大项目数量储备、开工数量有所减少,投资增长后劲不足。面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要认真应对,主动作为,增强预见性,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在新的一年里保持稳健发展。

二、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和主要措施

按照区委、区政府统筹安排,结合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建议2023年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左右;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左右;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5%;

——实际使用外资、外贸进出口平稳增长;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以上;

——单位GDP能耗下降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削减量完成市下达的目标。

围绕以上预期目标,将重点把握以下6个发展方向:

(一)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坚持扶引大龙头、培育大集群、发展大产业,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练好内功,站稳脚跟,抓紧补短板、锻长板,努力实现实体经济的更大发展。一是加快培育“2+4”产业体系。围绕重点产业链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有效解决“卡脖子”问题,确保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立足生物医药、黄金及贵金属深加工、食品加工、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的基础优势、规模优势和配套优势,坚持重大项目引领,强化龙头骨干企业支撑,锻造产业链供应链长板、补齐短板弱项,推动形成集群化发展态势。重点推动东诚药业10个项目落地投产,远大医药、国源生命科学、陕西佰傲等落地企业投入运营。打造新材料、铜深加工等更多经济增长极。围绕构建“一核引领、五园联动”园区发展新格局,进一步明晰发展定位、聚焦绿色建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精准发力,研究成长路径和扶持政策,科学布局一批专业化园区,推动新兴产业快速聚集。二是助力工业倍增起势。深入实施制造业强区战略,以骨干园区为主阵地,以链条化、集群化为方向。制定战略工作任务清单,每月对列入清单的重点项目、重点任务进展情况进行调度,推动工业倍增升级。实施企业倍增计划,推动我区7家龙头骨干企业和11家高成长创新型企业能够持续发力,筑牢翻倍基础,助推倍增,发挥好引领带动作用。三是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步伐。夯实公共网络基础,2023年,新建5G基站200个以上,完成全区主城区5G网络连续覆盖,深化企业IPv6规模化应用,为工业互联网提供高速稳定专线支撑;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在中小企业中全面推广,年内力争恒邦冶炼股份搭建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3户企业争创烟台市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发展项目;加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招引力度,加快引进智能终端、新型显示、核心元器件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企业。年内力争引入1家工业互联网综合服务商、新发展电子信息和软件行业2家以上。四是促进农业加速发展。抓好撂荒地整治,集成推广绿色高产技术模式,打牢种子耕地农机基础,争取建设高标准农田1.3万亩,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依托林海嵎峡国家级田园综合体,综合运用大数据、互联网等现代技术,建设一批智能化科技示范园区。培育花生、白羽肉鸡等特色产业集群,加快推进“三产”融合。

(二)强化项目拉动作用,夯实发展后劲基础

坚持项目引领,为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为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精心储备和包装2023年重点投资项目,为经济发展储蓄后劲。一是精心谋划储备项目。项目储备量多质好,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较好的基础。谋划2023年省市区三级重点项目101个,总投资约776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00亿元以上。项目产业领域涵盖了生物医药、黄金及贵金属加工,高端机械制造等领域。二是继续强化项目调度。更新项目考核调度机制,继续实行“蓝黄红”三色管理,通过周调度、月通报、季考核,推动项目建设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三是切实加强资金保障。根据项目计划实施情况,加大争资引资力度。提前谋划政府专项债券项目库,重点引进有实力的国企、央企参与我区关键产业领域建设,破解融资难、资金短缺等问题。

(三)提升城市建设品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一是加快城市更新步伐。坚持“规划先行、先易后难”的原则,统筹谋划城区中心区片、体育场区片及酒厂区片三大区片城市更新试点项目。计划于明年上半年率先启动通海路全线提升改造及芙蓉河等基础配套、景观提升工程,5月份完成中心区片征迁三大地块的土地出让工作,6月份前依次启动宾馆地块、特色商业街地块、顺正西桂商住地块项目建设,下半年启动体育场区片土地收储工作。通过拆旧建新进一步补齐服务短板,重塑城区形象面貌,提升群众满意度。二是提升城市承载能力。巩固卫生城创建成果,常态化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强化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整体提升城市承载力、吸引力和竞争力。统筹推进城区建设、棚户区、老旧小区、背街小巷改造,实施总投资11.5亿元的24项路桥改造和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加快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32个老旧小区改造,3大棚改安置社区项目建设。实施总投资12.5亿元的清洁能源利用工程及相关配套建设工程。三是促进产城融合发展。牢固树立“以产兴城、以城促产”理念,新城建设与老城改造同步推进。以“优化配套”助推新城建设。综合考虑就业、就医、就学、出行等实际生活需要,加快推进心理康复医院、新城小学、海水浴场、“两河”公园提升、养马岛科学家村等公共服务设施,以及总投资10亿元的道路工程、污水处理、绿化改造等基础配套设施,全面拉开城市功能提升大框架,着力构建功能完备、职住平衡的“15分钟生活圈”。

(四)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全面抓实乡村振兴

一是常态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强防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帮扶,做到政策宣传、监测摸排、强化调度“三到村”,严防出现规模性返贫。加强扶贫产业项目管控,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持续落实双帮扶责任制,帮助群众协调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力争困难群众满意度保持100%。二是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推进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建设,争取年内新增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以上,培育区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家庭农场示范场)5个以上,培育高素质农民450人以上。推进农经信息综合平台规范化运行,利用山东省农村产权交易中心牟平区中心,推进土地经营权规范流转,探索规范农村宅基地转让和有偿退出。三是扎实推进乡村建设。深入实施“美丽牟平•宜居乡村”建设行动,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为抓手,持续开展村容村貌提升,完成厕所改造340户、危房改造30户、清洁取暖改造10500户、生活污水治理51个村。加快浩岭湖红色文化美丽乡村示范片和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以“昆嵛山下•最是一年春好处”示范片、龙泉将军谷、崑龙温泉、姜格庄“十里杏花谷”等特色农业休闲旅游为载体,串点成线,全力发展精品乡村旅游业。

(五)扎实办好惠民实事,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紧盯薄弱环节,切实解决好事关百姓生存发展的“头等大事”和影响百姓日常生活的“关键小事”。一是加强就业创业服务。坚持就业优先战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稳岗就业政策,以“双线”招聘为主线,加大宣传力度,确保“春风和人才”招聘活动顺利开展,全面推进稳就业工作。完成困难群体、失业职工再就业1100人以上,新增城镇就业4500人以上,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4%以内。二是发展社会公共事业。扎实推进“双减”工作,投资1.3亿元完成新城小学、官庄小学建设,学前教育公办率达到70%以上,推进全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快长友高端养老医养照料中心建设,积极推进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共建北医三院——烟台国际康复养老医学中心,全面推行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实施政府购买服务照护照料模式,着力推进水道镇、文化街道区域性敬老院建设;做好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区申报创建和牟平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巩固提升观水镇中心卫生院县域医疗服务次中心急诊急救能力和特色学科建设。发展文化事业,普及全民健身。三是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健全医保待遇保障体系,强化医保基金监管,提升医保经办服务质量,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养老、工伤、失业保险覆盖面;健全社会救助体系,落实最低生活保障、特困救助等政策,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探索形成以社区和村公办福利为主、老人家庭互助服务为次、委托专业机构市场化运营管理为补充的多样化的运行模式,实现我区户籍需机构养老的老年人得到就近、专业、廉价的养老服务;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12345政务服务热线工单办结率达到100%,满意率进入全市前列。

(六)坚持绿色生态优先,不断强化环境治理

认真做好迎接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准备工作。结合现代水网规划,加快推进老岚水库、城乡供水一体化等重点项目建设,严格落实河长制、湖长制、湾长制、林长制,实施河湖环境攻坚、农村生态河道综合整治三年行动,加强日常巡查监管,严格保护管理,持续优化区域生态环境,进一步规范山石和砂石资源扎口管理,修复废弃矿山3处,新增造林270亩、抚育森林25万亩。持续推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计划投资1.4亿元,完成51个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加大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治理力度,年内完成1处大型畜禽粪便加工厂和1处养殖污水收集处理中心建设。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进一步发展低碳绿色经济,抢抓山东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重大机遇,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施新一轮“四减四增”三年行动,争取三峡海上风电年内实现首批机组并网发电,加快推进华能半岛北、上海电气半岛北风电以及兆阳光伏光电配套设备等项目建设,努力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促进区域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一体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各位代表,做好2023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任务艰巨、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自觉接受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虚心听取各位代表和委员的意见、建议,牢记嘱托、坚定信心、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全方位推动我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